时间:2022-09-21 04:12:11 | 浏览:2603
1月14日上午,济南市市中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市中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翟立波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市中区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20年,市中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1+495”工作体系要求,把2020年作为“聚焦提升年”,以“1+467”工作体系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产业升级加快动能转换
2020年,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实际到账外资增长7.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确保完成济南市下达的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
为实现预期目标,市中区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强区”理念,坚持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与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一起抓,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推进传统产业现代化,立足自身优势和发展基础,着力做大做强传统金融、信息通讯、商务商贸等既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金融、类金融发展业态,打造全省特色金融集聚发展高地;另一方面,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创新发展数字产业,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优先发展科创产业,发挥好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济南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两大“国字号”创新创业基地作用,打造“总部孵化、资本注入、跨区生产、包装上市”的链条体系。
此外,还要推进总部经济高端化。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抓好商务楼宇建设与改造提升,通过“引名企”“筑名楼”“聚名家”,新增一批亿元楼、电商楼、数据楼、科创楼。将老商埠、万达广场、绿地中心连点成线,突出夜间经济特色,进一步提升经四路“金街”现代化、国际化水平,高标打造“城市客厅”。
精准双招双引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市中区累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13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4个,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同频共振,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度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今年,市中区将继续把双招双引牢牢抓在手上,并在“精准”两字上下功夫。
一方面,将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错位招商之路,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效能,围绕做好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服务雄安新区两篇文章,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品质市中•经纬人才”计划,积极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产业领域紧缺人才和国内外优秀创业团队。
双招双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去年,市中区突出“一次办成”“一步到家”,打造出市中政务“至简好办事”品牌,获评全国20强优秀政务服务大厅和全国政务大厅优秀案例智能决策奖,营商环境加快向2.0版跃升。
今年,市中区将牢固树立“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发展,服务企业家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深化“一窗办”“网上办”“就近办”,推进服务窗口、服务平台、审批标准、网络数据“四集成”,让更多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指尖办理”。同时,针对企业发展需要,提供“菜单式服务”,切实擦亮“店小二”式服务金字招牌。
推进“一带一城”再造“新市中”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市中区提出举全区之力推进“一带一城”建设,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带”,即以二环南路为轴线,构筑集科创平台打造、科创企业培育、科创人才合作、科创项目扶持、科创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二环南路科创产业带”。“一城”,即以生态优先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一体推进大涧沟——复兴区域、绿色智造产业集聚区、凤凰山片区在内的“南部科创新城”。
“一带一城”位于市中区北、中、南三区布局的中部崛起区,这里是当前市中区拆迁、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也是市中区未来5—10年发展的希望所在,承载着再造一个“新市中”的期望。不久的将来,“一带一城”将成为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
为推进项目建设,市中区将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将兴隆、十六里河、党家、白马山四大片区作为项目建设主阵地,并积极推进拆迁安置,加快推进公立街、岔路街等4个零散棚户区改造项目,强力推进后魏华庄、马家庄等剩余112户拆迁清零。策划实施三箭东北地块、白马山铁路宿舍等规划片区房屋征收工作,有序推进双龙经营性用地等13个供地项目,完成马家庄、南北康等地块出让工作,为开发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完成经四纬一、岳而等9个项目共计1.11万套、2.45万人的回迁安置,开工建设双龙、后魏华庄等共计约2400套安置房。
聚焦民生工程新建17所学校、幼儿园
自2018年以来,市中区连续两年实施“12100”民生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的问题。“12100”有两层含义:一是要着力办好12类、100件民生实事,二是要用12个月的努力换取群众百分之百的满意。今年,市中区将继续推进“12100”民生工程,进一步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西部、西南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12类民生工程中,教育惠民工程备受关注。过去的一年,市中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但开工建设了12所学校、幼儿园,还对40所学校进行了品质提升。在2019年全市优秀教学品牌成果评比,市中学校获奖数量居全市第一,市中教育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今年,市中区继续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一方面,大力实施“突破西部”工程,改扩建陡沟学校,加快推进山凹、融汇城、机床一厂等片区学校建设;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二期工程,开工建设17所学校、幼儿园,升级十大科学实验室,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品质教育示范区。另一方面,抓好教师福利保障工作。在陡沟学校建设20套乡村教师周转公寓,为偏远地区教师和支教交流教师提供补助,为偏远地区学校提供教师班车,将教师健康体检标准由600元/人提高至800元/人,进一步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此外,市中区还将加快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建设,提升图书馆分馆10家、社区(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0个,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10处,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着力完善各类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同时,全面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行动,不断加强社区村居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健康市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戚云雷通讯员李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今年秋季投入使用的5所新建中小学(园)项目的施工进度如何?肇庆市第十六小学睦岗校区项目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八路北侧。新建一栋六层教学楼(建筑面积15342㎡),体育馆(建筑面积4500㎡,包含报告厅、室内篮球馆、游泳池),一层
攀枝花观察 彭莉 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10月12日,迤沙拉幸福公社康养文旅小镇项目签约仪式在攀枝花会展中心举行,项目将由仁和区与成都幸福公社房地产开发公司携手打造,双方将建设田园式康养、文创旅游一体的幸福小镇。效果图。(成都幸福公社房地产开
“赏稽山鉴水,游千年古城”,2021首届绍兴市越城区文化旅游嘉年华于7月30日晚正式启动。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陈祖勇“赏稽山鉴水,游千年古城”,是7月30日举行的2021首届绍兴市越城区文化旅游嘉年华启动仪式上公布的越城文旅形象口号。“稽山鉴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丽水6月19日电(记者 范宇斌)19日,2021年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在浙江省丽水市举行,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推进革命老区“红绿融合”发展。在革命战争岁月里,浙西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跌宕起伏、曲折艰难的革命斗争,
中新网海口9月24日电 (记者 王辛莉)9月23日,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全省“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第五次推进会上表示,要加强统筹协调,提升服务水平,破解堵点难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会上逐一剖析
本报讯(通讯员王琨 全媒体记者韩秀嫣)近日,襄城区教育局获县市区教育局质量评价一等奖。这是襄城区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一个缩影。2021年,襄城区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突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快补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谨 通讯员 王腾 徐宗均2017年年初,咸安区被省委组织部列为基层党建“整县推进、整乡提升”试点区,两年来,该区统筹谋划“一区一带一园一城”党建引领示范工程——写好基层党建新答卷非公企业党建——党员示范创收益8日,记
三门峡湖滨区高庙乡穴子仓村窑洞民宿。孙猛 摄 春日里,三门峡沿黄生态廊道宛如一条飘带,串联起万千美景,也唤起更多美好希望。 滚滚黄河,蜿蜒流经三门峡市206公里。去年以来,三门峡市提出,以紧临黄河干流沿岸90个行政村为主,连线成片,建设
好消息!1月6日,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我市进入新一批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名单。新一批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名单东部地区保定市、邯郸市、宿迁市、淮安市、温州市、台州市、淄博市、威海市、日照市、临沂市、德州市
河北新闻网讯(岑屹、张丽利)近年来,张家口市桥东区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中,以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标、以“一老一小”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利用小区改造腾退的锅炉房、门房等闲置房产建设小学生一站式托管中心(“小饭桌”)、日间照料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