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在全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浪潮中,如何有效跳出老城区“发展周期律”,在“十面埋伏”中加快突围突破?作为济南主城区,市中区给出自己的答案——聚焦“融合赋能”,加快北、中、南三大空间建设,构筑全...
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在全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浪潮中,如何有效跳出老城区“发展周期律”,在“十面埋伏”中加快突围突破?作为济南主城区,市中区给出自己的答案——聚焦“融合赋能”,加快北、中、南三大空间建设,构筑全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眼下,得益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强省会”战略等重大机遇对济南的强力赋能,市中区“跳出市中看市中”,以“优生态、拓空间、强功能、增活力”为导向,做好与全市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统筹推进北部核心区、中部崛起区、南部生态区三区建设,促进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发展,以旧城更新促进新区建设,以新区建设拉动旧城更新,全力推动市中区空间发展格局、承载空间与全市的产业发展方向相得益彰,产生“1+1>2”的聚合效应,朝着全面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高品质城区大步迈进。
突出机遇意识 聚焦发展战略
积极对标对表融入城市发展新格局
融合赋能,主要在于政策机遇、时代机遇叠加。得益于全市优势叠加、机遇满满的发展背景,市中区“一带一城”、党家“智慧城”、玉符河绿色发展经济带等诸多谋划进入全市发展大局,让市中有了锚定发展战略高地。
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市中区把抓好“有效落实”作为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迫切需要、加快全区“造血”“活血”的迫切需要,对标对表“中优”奋力攻坚,推动济南宾馆国有土地征收项目在全市“中优”项目中率先实现“第一签”;将“西兴”作为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完成党家片区一期征地拆迁地块清零,加快推进“智慧城”项目,锻造有韧性、有黏性的产业链条;围绕“南美”战略,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生态保护屏障和特色康养胜地……借着政策红利释放、创新要素集聚等多重利好,市中区把机遇转化为促进发展强大动力,主动融入“西兴南美中优”战略,努力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作出更多市中贡献、体现更多市中担当。
统筹三区建设 开拓发展空间
空间统筹规划绘就“产城融合”大格局
抢抓发展机遇的同时,市中区融合自身发展优势,形成更强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赋能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而这个任务的完成,就是要依靠空间、规模、产业的合理规划,以及自身特色优势的再发现、再培育。
基于此,市中区坚持城乡融合和产城融合,统筹北、中、南三区空间布局建设发展。北部以“一埠一圈一广场”为重点全力做精。聚焦老商埠、趵突泉西片区等,既注重通过棚户区拆迁、老厂房旧楼宇改造实现城市再生,也注重通过传承文化记忆、修复历史街区实现城市复兴,让老城区全面焕发新活力、展现新气象。中部以“一带一城一智谷”为重点全力做强。沿二环南路串联兴隆、十六里河、七贤、白马山、党家片区科创园区,打造二环南路科创带,以大涧沟-复兴片区和党家片区两大组团为核心,打造济泰一体化和全市“西兴”战略桥头堡。南部以“一河两峪”为重点全力做美。进一步聚焦规划、投入、产业、就业等重点方面,沿玉符河打造绿色生态风貌带和绿色发展经济带,通过乡村振兴完成脱贫攻坚“续篇”,打造城郊版乡村振兴“市中标杆”。
狠抓双招双引 聚集创新要素
精准招引聚势成峰赋能省会发展
瞄准“融合赋能”发展的品质市中,不仅体现在锚定发展战略高地、重塑发展空间布局上,同时也体现在聚力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上抓落实、看作为。围绕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科技文创、智能制造、高端商贸五大产业,市中区借力省市积极融入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机遇,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行业龙头和总部企业,吸引集聚一批优质资源要素和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强力推进万科望岳创新中心等11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更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因事而制。市中区明确方向,找准定位,凝聚共识,从顶层设计到全面落实,市中人用“融合赋能”发展的画笔描绘出美好明天,呈现着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全面开启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高品质城区“加速度”。